象山的渔家旧闻
抗丁怒沉民国石浦镇长陈玉成:1939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石浦镇长陈玉成和兵役科长陆文翰带勤务兵,十多名水警去东门岛“抓壮丁”(抓青年男性入伍),正值东门青壮年渔民打点好行装北上捕鱼。最先得消息的金阿海母亲,连忙叫来俩渔家妇女,故意点茅棚,用三面破铜锣齐敲同喊:“石浦水警抲人来啦!”顿时,几百东门男女老少,手拿扁担锄头,一齐将陈玉书团团包围,陈吓得躲进保长陈友耕家楼上。渔民冲进保长家,把陈玉书倒头丢到楼下,先将陈玉书打个半死,再用两只酒埕套住其脚,以一根网柱连同绑背,抬到海边沉入海底。
陆文翰逃入西边叶姓大户后,被怒不可当之渔民扔进粪坑,有人用夺来的手枪将其打死茅坑,十几个水警闻风伤胆,叩头求饶,被放逃回。随后东门渔民扬场岀海,捕鱼而去。
事后,上封派保安中队长丁爵全处理后续,丁却逢东门岛人,在东门放了一阵空枪后,提了不相干两人,一送回,一坐牢。此案也就不了了之。
日军海上屠杀18名檀头山渔民惨案:日军屠杀檀头山渔民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戴家法1982年77岁高龄时,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民国30年(1941)农历二月十八日(公历3月15日)下午,檀头山3只涨网船从石浦返回檀头山。那时海岛没有交通航船,渔船进出海岛都是跟客人的,3只渔船有客人19人,男女老少都有。渔船从石浦回来,到百亩田礁横附近,抛在小礁边的日本炮艇无故向我渔船开枪,渔民以为日本兵要拿点鱼虾,当时已是空船,鱼虾刚在石浦卖完。日本兵要把船缆甩过去,把3只船靠近炮艇边,再把青壮年都吊过去,用绳子把人缚起来,用刺刀戳,枪托打,皮鞭抽,打得全身血肉模糊。再用铁丝穿过肩锁骨悬吊起来,打后把全身是血的人吊到潮水里沉,这样打打沉沉得经差不多半死后,再扔回渔船里。然后在每只船上浇上汽油,放一把火,3只船立刻燃烧起大火,日本兵斩断船缆,船随风随水漂去。当时有人跳落水里,日本兵用机枪扫,未烧死、未沉死的被打死,海上一片血海火海。戴家法一直躲伏在后舱灶间里,船被火烧,机枪扫,裂开缝道,但人还钻不出去。上面出不去,也不能敲凿船枞,只能用竹杠撬大己裂船缝,最后我人落进了海水里,刚好残船遮住了日本人视线,暂躲一劫。戴家法手握竹杠沉到水里,头露在水面,正好一只锅盖浮在身边水上,我就把锅盖罩在头上,日军以为锅盖漂过。这样就在锅盖下,随着潮水终向石浦方向漂去。天黑时终于飘进铜瓦门,爬上岩头,人差不多己被冻僵,好在被人救起来。那次惨案罹难18人,记得其中有小沙村盛三方父亲盛阿林,孔村王祥宝父亲王小家发等。戴家法自已有3个女儿,其中有女儿分别嫁给盛三方和王祥宝。
日军称锤礁拢洋船惨案:1941年农历6月23日,东门岛渔船从北洋岱山东沙角一带张网结束,扬帆起航,结队拢洋回家。第一、第二批二十条大捕船平安驶进东门港与家人团聚,第三批八条大捕船在下午傍晚时分也驶近东门岛进入檀头山与秤锤礁之间海面。渔民们望见东门门头灯塔,个个兴高采烈,高喊着:“到啦!到屋里啦!”捕鱼归来的喜悦和亲人们即将团聚的幸福,喜在每人心头。
就在这时,灾祸却降临到欢乐的人们头上。一艘日本鬼子的巡逻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军舰上鬼子们一边鸣枪示威,一边叽哩哇啦叫喊。渔民听不懂东洋鬼子的话,仍然自顾自行驶。突然间,巡洋舰上机枪对准渔船猛烈扫射。飞蝗般机枪子弹顿时打得大捕船桅断、帆破、船漏,不能行驶。兵舰靠拢渔船,甲板上几十个凶神恶煞似的鬼子拿着枪大喊大叫,其间走出一个胸挂望远镜,手拿指挥刀,留着小胡子的军官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命令渔船都靠拢兵舰。渔船靠拢后,鬼子立即把船上所有男女都赶上兵舰。
东门岛渔民出海多携家带少,所以有不少妇女孩子也在其内,其中一个叫林大英的妇女泼辣大胆,想到死到临头就不顾一切,看见一个讲宁波话的翻译,走上前去打了一个耳光(显示东门老女之泼辣),骂道:“你这个中国人有没有良心?不帮自个人帮坏人来杀害自个人”。这一耳光似乎使这个翻译清醒了。翻译走到一个女鬼子队长面前叽咕了一番,结果鬼子队长命令:女人孩子都坐上一只船送到檀头山。大英的大伯张候根抱着一个孩子,大英掩护着他,夹在妇女堆里坐上那只船。靠大英的大胆机智,众妇女小人总算捡回了一条性命。
装(载)女人小人的船向檀头山开去,留下七只渔船被鬼子锁在一起,倒上汽油,一把火烧了起来,老渔民王加林、李阿来和他的儿子及李王根等十来个老少渔民,抛不下自己多年来相依为命的渔船,有的就抱住桅杆,有的紧握住舵牙,死也不肯离开,被鬼子杀死,与渔船一同化为灰烬,魂归大海。
留在兵舰上的渔民们眼看装着妇女孩子的船已驶远,他们的命根子——渔船正在烈火中熊熊燃烧,鬼子们拿着刺刀、钢枪凶相毕露地围着他们,谁都知道屠杀就要开始,大祸即将临头了。青年渔民李美根双手抓着兵舰船弦准备跳海,被旁边一个鬼子兵看到,立即用指挥刀砍断其双手,掉进海里,海里上泛起一片血迹。与此同时,一些水性较好的渔民就纷纷跳海。周福青跳水后抓着了一块船板,看见周祥顺在旁边费力的划着,知道周祥顺水性不好,把船板一把推给他,自己继续向前游去。因游水时溅起浪花,被兵舰上鬼子看见,一阵机枪扫射,血和浪一起泛起,周福青立即丧命。周祥顺却靠周福青给的木板,在水上漂浮接近东门门头时被湖礁湾小船救起,死里逃生。但在漂浮中,被海水呛伤了肺,后来得了肺病。周燕青、蒋阿桂二人水性特好,在水下潜泳,逃过鬼子的目光,游到湖礁湾嘴头上岸。张阿木凭着自己水性好,游向檀头山方向想去见自己妻子,结果被潮流卷走丧命。曹本德也凭着好水性,游到黄泥崩上岸。陈小乌父子本来水性并不好,幸亏其儿子陈水土妻舅新塘人林阿苟机警,偷偷爬上日本军舰上层甲板上,在一捆木板里拿来几块,暗暗放入水中,和陈小乌、陈水土一起下水,先是入海面下,逃过日军耳目。然后再浮上来抓木板,漂浮岸边时被南汇拖虾小船救起。除上述人员侥幸逃生外,其余36人均被惨遭杀害。
当时东门人八条船,除一条送妇女孩子到檀头山免遭祸殃,其余七条是:周小乃船一条,儿子周长顺侥幸逃回,周小乃因死也不肯离开自己的船,与船同归于尽。王加林一条船,他与儿子三人同时遇难。最小的儿子王麻友,在家里未出海,现还健在,已80多岁了。李阿来两条船,一条自己的,一条向杨增木租来的,父子李美根、李王根三人一同遇难。傅有云和叶其方船各一条,都连船被烧死。陈小乌船一条被烧。
最早从海上脱险的周燕青、蒋阿桂二人赤条条爬上岸后,向东门人哭诉海上遇难情况。全村人一听这噩耗,号淘大哭,并一齐涌向门头灯塔和黄泥崩去瞭望,当时天色已晚,只见秤锤一带海面火光冲天,染红了半边天,染红了一大片海。面对这一片血红火光,人们似乎看到自己亲人的鲜血在火光中翻涌,看到了几十个亲人惨遭屠杀的情景。遥望这罪恶的火光,东门人在心头上留下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
岱山渔盐盐摺事件:岱山东沙秤放局局长缪光,绰号缪大头。平时办事不公,民愤很大。1936年渔汛期间,东门岛渔民到岱山渔场张网,一次急于出海生产,因购买渔盐的盐摺事被留难,买不到渔盐就无法出海。东门渔民张万火、张根仁、王小岳等向奉化渔民借来盐摺,发现同是渔民,发的盐摺不同,奉化人一年换两次盐摺,东门人却季季换。明明是秤放局借此作难东门渔民。时东门有80余只渔船在岱山张网作业,设有太和渔业公所,聘请一名新昌著名律师梁伯藩主持公所事务,渔民们要求梁律师出面具函向盐场公署控告,秤放局在青天白日之下,同样纳税,为何分东门与奉化?这一状告倒了缪局长,他灰溜溜地到东门渔民住地道歉,答应以后和奉化人一样办理。7月13日,盐渔民在岱山东沙司基东岳宫集会,后到东沙秤放局请愿,中途遭盐警镇压,请愿者被打死2人,火上加油,激起公愤。盐、渔民抬着尸体,冲破盐警阻拦,包围秤放局。秤放局长缪大头和税警吓破胆,逃上秤放局房顶放空枪。相持一段时间后,税警乘民众松懈之机分头溜走,缪大头也换衣,化装,逃出秤放局,至新道头泥涂上,被一讨小海人认出。缪先拿金钱请求放过,讨小海人不被收买,后大批人拥来把他包围,缪只得跪在泥涂求饶。被谢三官麻皮网刀剖肚,挖出心肝示众,并一把火烧毁秤放局房子,据岱山史料记载,除缪大头外,众渔民还打死盐警10余名。
事后,奉命在岱山护洋的保安处长赵次胜(奉化人)出面调解平息,渔盐盐摺事件也被迫无有进展。东门岛渔民于岱山渔汛结束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全体返航回乡。
吕泗洋台风海难:旧时,海洋渔民只凭经验察风观天,台风海难极为常见。至上世纪,海洋捕鱼本帆船上连收音机也无,怎能抗拒突来台风?1959年春汛,象山县渔船水上江苏吕泗洋捕小黄鱼。因无条件获取台风消息,4月10日,台风来袭,渔民还在洋面。至11日晨,风力已达11级,这对仍在洋面的象山渔民来说,疑似天降大祸。吕泗洋洋浅多沙,多数渔船搁沙沉毁。有的渔船被大浪吞没,有的断桅折翻。其时,象山县仍有15个公社的141个生产单位,282只渔船,2000余个渔民在吕泗洋作业。台风经时,有8个公社船队受损,计沉没渔船13艘,其中机帆船一艘,打洋船一艘。死亡渔民62人,其中又爵溪渔村就死亡26人。死亡洋地乡干部1人(袁大宝),重伤渔民7人,轻伤73人。幸运安全逃离台风的渔船中,船体重创14只,伤创102只,断桅、失桅64支,断舵、失舵59支失橹168支,失浆55支,失锚137锭 ,失蓬81张,失网107顶。损失渔业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不计其数。
象山渔家救助琉球中山国遇险船民:清乾隆二年(1737)六月十八日,有琉球中山国装载粟米、棉花船两只,在琉球沿海贸易途中,忽遭飓风,折桅断柁,顺风飘至浙江象山地方。两船共有四十多琉球人,个个蓄发剃顶,穿花布大袍,跣足蓬面,不通汉语。经象山县知县传通事(即翻译)译询查明后,将情况报告了浙江布政使张若震。布政使即与大学士稽曾筠商定,即命象山县知县,查明人数,资给衣粮,并将船只器具修理完固,安顿馆驿。同时具奏请旨,拟将琉球两船,送至福建遣送归国。乾隆皇帝看到浙江布政使张若震的奏折后,即用朱笔批示:“是,有旨谕部。”这道谕旨由内阁发出,谕旨中说:“联想沿海地方,常有外国船只遭风飘至境内者。朕胞与为怀,岂可令一夫之失所。嗣后,如有似此被风飘泊之人船,着该督抚率有司加意抚恤,动用公存银两,赏给衣粮,修理舟楫,并将货物查还,遣归本国,以示朕怀柔远人之至意,将此永著为例。”从此,清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银两抚恤沿海难民的制度。乾隆朝正是清朝国力鼎盛之际,四方来朝者,每年络绎不绝。琉球、朝鲜、越南、日本、暹罗、苏禄等国,或遣使进贡,或进行贸易,和中国沿海地区的人民交往十分频繁。但不幸的是,每年六月、七月、八月,台风肆虐,海上不断发生遇难船只,造成很大的灾难。由于清政府在沿海一带采取了有效的救助难船的措施,使得大批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遇险难船,得以救助。因而沿海各省督抚有关报告救助海上难民的奏章,源源不断地送至紫禁城。乾隆皇帝总是以“天朝天国”君主的风度,朱批要中外一体,怀柔远人,嘉勉有关地方官员,加意抚恤,使每一个飘流到中国的难民,得到妥善的安置,然后遣送回国。
|